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第2/3页)
” 长孙皇后道:“是啊,那柳宗元所写,千万孤独,郁结至此,恐致哀毁骨立;还有那李贺,郁郁辞归,英年早逝,可见是忧能伤人。” 她似乎话里有话,李世民偏头看着她笑:“观音婢这是在拐着弯劝导于朕?” 长孙皇后眉眼温柔:“自从杜甫诗中知道大唐后世种种,二哥便时常忧心,长此以往恐有郁结,后世大唐我们顾及不到,但眼下的大唐,百姓还需要你。” 她说得切切,李世民心中感动,虽然确定了要亲自教导孩子,尽力为大唐留下明君,但每每想起后世种种,他还是忍不住气极哀极。 拍了拍长孙皇后的手背,他笑着应道:“朕知晓了。” 担忧无用,还是紧着时间,多为大唐、为后世筹谋吧! 【看完庭院秋色,我们再来看下一幅:落蕊秋意。这里也典型地体现了郁达夫的个人审美趣味。请大家仔细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的描写是如何体现故都的“秋味”的?】 水镜上出现了一幅图,高大的槐树下层层落蕊,右侧配上段落中的文字。 北宋。 苏轼略略读完,开口道:“白香山后来作诗,倒是极爱槐花。” 苏辙一听就反应过来了,吟道:“‘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这是白香山《夏夜宿直》里的句子,槐花清气浸满院中,不失为秋夜清景,但结尾又说,‘早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想来也是从中品出了悲凉之意。” 苏轼笑着点头,十分得意于兄弟这一刻的默契:“白香山另有一首《暮立》诗,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更是直言愁苦了。” “但郁达夫虽写悲凉,却似并不以悲凉为苦。”苏辙觉得这一点甚是有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