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9章 (第3/3页)
不停蹄地赶过来了。” “公公稍待,且用杯茶水,待我换件外袍再入宫面圣,不置可否。” “当然,当然。”内侍满口答应。 辛弃疾颔首谢过,令人引着他们去前厅歇息了。陈亮扬着脖子,确定人走远后便回过头来,有些焦急地说道: “幼安兄,陛下此次传召,也不知是福是祸。莫非是看了这词中影射,心生恼怒?” 他并非杞人忧天,虽然宋朝的文字狱没有后来明清两朝那样恐怖,但没有皇帝愿意被指着鼻子骂,这也是文人写诗作词多用典故的原因之一。 辛弃疾微一沉吟,开口道:“陛下是圣明之君,应当不会如此。我先入宫看看,再思应对。” 他心里还有些隐隐的期待没有明说,如果是,陛下听了楚姑娘的讲述,再燃壮心,那该有多好。 【四十三年间,他有近二十年被闲置,而被任用的那二十多年,又有差不多三十七次调动。他有军事之才,朝廷非让他在内政上消磨;他在内政上屡有功绩,却又被权贵弹劾。这把铁剑,就这样时而被烧红捶打,时而又被掷入寒水之中。 按理说,宋孝宗赵眘是最有望帮南宋、帮辛弃疾实现愿望的人。他是赵匡胤的后代,不像高宗赵构那样懦弱又摆烂,早年还组织过隆兴北伐。】 南宋。 听到自己名字的赵眘不由得一愣,水镜不是,要骂他吧? 北宋。 赵匡胤冷哼一声:“还知道北伐。” 要不然他这个祖宗就要被气死了! 不对……等等!赵匡胤的后代,这大宋的后世之君,哪个不是他的后代,也值得单独一说?难道……有人篡位?!赵匡胤眼神一凝,他兄弟不多,若当真有心篡位……他猛然抬头,审视的目光锁定一旁的赵光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