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暴风雨前的平静 (第4/5页)
事上的权谋也间接地影响了白起的政治观念,他不会甘心就范,或者死于政治的漩涡之中。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当初魏冉能够不顾一切地提拔他,固然是因为他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军事才能,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他可以作为魏冉等人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重要筹码。他知道,随着秦昭襄王的崛起特别是范雎的加入,秦国必将面临一场风起云涌的角逐,事后谁胜谁负他不在乎,或者他更加偏向于秦王,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秦昭襄王毕竟是秦国的正统。 所以最终,白起决定和魏冉划清界限。当然,除了上面的因素外,白起还有他更加单纯的政治思考: 第一,白起效忠的既不是魏冉,也不是秦昭襄王,而是秦国,他只会做忠于秦国的事情,这一点是他的行事准则;第二,白起一直遵循秦人一贯的排外传统,对于魏冉、宣太后等人,他一直是以一个外人的身份看待他们的。 战国的确是个非凡的时代,军事上运筹帷幄;政治上纵横捭阖;学术上也是百家争鸣;就连任用人才,也是一波三折。它重视人才的作用,但是绝对不会因为一个重要人物而放弃前进的步伐。以当时最为风华绝代的秦国而言,在秦国政治舞台上有许多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非秦国人,然而,每一个人在大放光彩之后,却难得到善终。 商鞅、张仪如是;魏冉、范雎如是;吕不韦、李斯也如是。或分尸,或出逃,或放逐,或服毒。结果看似各异,实际上都是惨淡收场,而秦国却依然生机勃勃地向前迈进。 秦人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族群,成为当时战国的典范。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