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4 (第2/4页)
学院进修,是县里乃至市里的骄傲,连学籍都直接被从村里转到了市里最好的学校,当然教育局也发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县里还给钟父钟母安排了一份清闲合适的工作,连钟家全家的户口都转到了县里,至于房子,县里也大手笔地奖励了一套四居室的楼房。 这可是政绩,不说全国至少在全省内是多大的面子啊。 连省电视台都有大肆报道,本地最大的报纸记者媒体来钟家跑了几趟,又是采访又是拍照的,一水的鲜花赞扬声几乎要将钟家给淹没了。 村里的人都一脸的艳羡,又给钱又给安排工作的,钟家这真是靠女儿飞黄腾达了啊。 连平时重男轻女的人家心里都忍不住犯起了嘀咕,这生个好闺女比生十个儿子还中用。没听钟老头说么,什么都不懂,就知道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花钱,也要供儿女读书,学音乐。 这还是登到报纸上的,钟大山和钟母都是大字不识老实巴交的,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哪里懂得说什么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没有于老师这个音乐方面专业人士擅长呢,最后磕磕绊绊的就说起了平日的家常。 只能说不愧是省级的报刊记者,从钟家人口中提炼出了要点,也正符合主流思想,加上他们也知道上头有意将钟秀树立为钢琴神童音乐天才的典型,甚至是一张名片。 在撰稿的时候自然就大篇幅写贫苦农村家庭出身的少女学习音乐的励志奋斗史。 和真实情况也差不离,事实上采访的记者也是很佩服羡慕钟家,像他们这样的家庭条件,能支持女儿学钢琴实在不容易,同样也羡慕他们有着这样一个富有音乐才华的女儿,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