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沉睡百年的记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沉睡百年的记忆 (第1/3页)

    1923年,年轻的俄国犹太摄影师沈石蒂(sam sai,1902—1987)正忙着,突然,一个身着海军将服的青年将军,走进他的摄影室。他没带任何卫兵,英俊潇洒。沈石蒂有些看呆了,良久,他才回过神来问这位青年将军,是不是来照像的。

    青年将军面带微笑,友善地向他走来,对他说:“是的,我是来照像的,请您帮我照一张军礼服像好吗?”此时的沈石蒂疑惑顿消,他围着这个青年将军转了一圈,并没有说话,而是选择了一个最好的角度,对他说:“好的,先生。就这样,就这个姿式。”青年将军在他的引导下,认真地摆好了一个姿势,英俊自然。又听沈石蒂说:“对,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ok。”随后镁光灯一闪,一个传奇故事就这样定格在历史的镜框里。

    这个俄籍犹太人来上海快两年了,他是一个职业摄影师,在上海南京路开了一家照相馆,并很快发展到三、四家。由于他工作敬业,技术超群,又为人诚恳,这个20岁出头的年轻摄影师兼相馆老板,很快得到当地名人青睐,来找他照相的摩登男女不计其数。眼前这位青年海军将官,应该也是慕名而来的。但他的礼貌和谦恭,英武和俊帅,很快给这位来中国开照相馆的俄国青年,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拍完相片后,将军和摄影师亲切地攀谈起来。由于年龄相差不多,并且这位34岁的海军将官,曾经留过洋,参加过英国对德战争,并获得英国政府颁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