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米其林评级的三星小店_第526章 饽饽桌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6章 饽饽桌子 (第1/4页)

    师傅并没有直接说出哪有窖藏猪油,而是先给陈阳他们讲解了什么叫饽饽铺。

    “要想搞清楚什么叫饽饽铺,首先要了解【饽饽桌子】!”

    “饽饽桌子?”

    后厨两个年轻人显然都没听说过这个名词。

    原来,饽饽桌子是一种汉族点心,现在吃过的人恐怕不多了。

    满洲人自从入关后,所有郊天祭孔的仪式都沿用的明朝以前的仪式。

    所有献礼祭器丝毫没有改变商周以来的旧制。

    但满族人有满族人的传统,帝后妃嫔忌辰,举行庙祭,就仍然按照满洲旧式,用饽饽桌子上供。

    饽饽桌子是有一定尺寸的,高宽都是二尺,三尺的也有。

    这种桌子又笨重又华丽。

    金漆彩绘,丹霞交错。

    最矮的有三层,最高的有二十一层。

    每层又高脚铜盘二十四只,每层要摆点心二百多块。

    这中点心名叫“点子”,分甜咸两种,一般是用猪油酥白面、白糖、或者椒盐、奶油做原料,由大内饽饽房承制。

    祭拜活动结束后,各宫的贵人们又吃不了许多,所以太监们就发现了生财之道,他们先是向分到点子的妃嫔宫女们收购。

    买来后就把这些点子分送给王公亲贵们。

    这些王公亲贵自持身份,也不会白拿,于是便给太监们赏钱。

    渐渐,这种习俗演变成了定例,太监们还给这玩意儿起了个名字叫“散福”。

    那个时代,宫里的一举一动,民间自然争相效仿,流风所及,后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