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174节 (第3/5页)
过的经国济民学,讲货币体系,夏原吉当然震惊。 一个普通帐房先生都懂的数学,有啥好震惊的? 阿拉伯数字和小数点,不过是另一种简单易推广的表达形式而已。 “如此说来,懂术数倒是可以解决了。” 夏原吉颔首,旋即疑问道:“术数只有这几个数,脑子活泛点,加减不教都会,乘除学学九九表,大略也能应用.大不了死记硬背嘛,实在背不下来,印刷出来贴墙上也花不到一文钱。” “问题是,识字怎么解决呢?” 这个问题问的朱高煦也跟着深思起来。 军中的文化水平,朱高煦是有切身体会的。 基本全是丈育。 识字这件事,对中国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基本上是无缘的。 会说汉字不会写汉字,再正常不过了。 保守估计,大明此时的文盲率,至少是高于95%的。 原因也很简单。 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识字的。 为啥? 古代中国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农民,而农民不需要像现代那样学会使用化肥、农药,cao纵新式农业机器。 他们只要会用锄头,会用镰刀,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这不是有手就行?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一生都不会离开乡村,有的一生没有去过县城,只去过附近一二十里的乡镇。 那么,认识字又有什么用处呢? 况且,在古代学会识字,也不是很容易的。 正常来说,文字是比较难学的,儿童至少要学习三到四年时间才能达到看书、写信的地步。 当年没有公学,都是私塾,上学费用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