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1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141节 (第5/6页)



    如果大明的水师从宁波等港口出发,到平户港也就是最多三天的时间。

    而“元寇来袭”这种灭国之战的阴影,也一直笼罩在日本人的头上。

    所以,思考完毕的古剑妙快,在无形中已经增添了不少心理压力。

    看着满屋用竹竿夹着的对联、诗词,李景隆好奇问道。

    “法师所写,是日本的文学,还是在大明时学习的?”

    “乃是五山汉学。”

    古剑妙快给李景隆解释了一番,李景隆方才明白过来。

    日本的文化,自从平安时代以公卿为中心的儒学式微以后,代之而起的就是以五山禅僧为中心的禅林儒学。

    所谓“五山”,便是日本模仿南宋官寺制度建立的禅宗寺院体制,包括鎌仓五山、京都五山以及京都南禅寺,共十一座禅寺,合成“五山十剎。”

    嗯,十剎有十一座,很合理吧?

    因佛教经典都是以汉文书写,所以汉学乃成为僧侣的必修课程。然而这一时期的汉学,乃是以探讨性理之学的宋学为主。禅林的日用文书多用汉字骈文体,这种骈俪体的四六文,经常要引经据典,除引用禅宗语录外,还引用大量儒典、诸子百家乃至中国文学作品。

    要应付五山的日常生活,禅僧不仅要学会写四六骈文,还要熟记许多华夏经典。

    因此,五山汉学空前兴隆。当时五山禅林颇与中国相似,尤崇尚华风生活,其所撰的诗文也有与元明文人并驾齐驱者。

    李景隆看着这位他情报中幕府将军的智囊,爽朗地笑了。

    “我这里还有几幅前人真迹,回头便让仆人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