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10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101节 (第6/7页)

  从历史经验上看,恐怕正是如此!

    原本停留在第一排和第二排之间的手指开始稍稍向下,姜星火说道:“划分农耕-游牧的降水线南移,意味着原来最适宜耕种的降水线,同样开始南移。”

    讲到这里的时候,姜星火手指开始向下移动,移动到了巴地-荆襄-江西-江南一带。

    “由于农耕-游牧降水分界线的南移,农耕民族的整体生存范围也开始被向南推移,更重要的是,原本处于汉中-关中-河南-山东一线的农耕最佳降水线,同样开始了南移,移动到了蜀地-南阳-淮西-淮东一线。”

    “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即便是在孙吴时期依旧被视为蛮荒之地的江南地区,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究其原因,人口向南迁徙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江南地区本身开始适合农耕,甚至到了后来,干脆成了鱼米之乡!”

    朱高煦和李景隆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神中的意思。

    很明显,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不仅朱高煦体会过现在大明的北方到底有多冷,李景隆当年带着六十万大军围攻北平的时候,也见过了燕军泼水成冰一夜之间把北平打造成无法攀登的“冰城”是什么样子。

    说实话,现在的北方,农业生产所种植的粮食产量,真的非常有限。

    所以大明帝国的高层才会坚持对江南产粮区课以重税的决定。

    姜星火继续指着地图讲述着。

    “第一次小冰河期,到了东西魏的时候,开始渐渐结束,农耕最佳降水线从南向北移动,自蜀地-南阳-淮西-淮东一线,又一次移动到了汉中-关中-河南-山东一线。”

    “注意,是农耕最佳降水线,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