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八百五十二章 有志报国,无财请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二章 有志报国,无财请师 (第1/9页)

    皇帝用时政作为考题进行殿试和会试,并不

    是朱祁钰离经叛道,而是一种惯例,这其中最着

    名的当属崇祯七年时,崇祯皇帝的殿试九问。

    崇祯的这九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问到了大

    明的根本问题上,应答者的分析,个个鞭辟入里

    头头是道,每一个考生都回答到了点子上,可

    是,十年后,大明还是亡了。

    当年以一篇两千雄文奏对而闻名天下的状元

    郎刘理顺,字字珠玑,可是这些士子们怀揣着再

    振大明的雄心壮志,在入了朝之后,是什么表现呢?

    碌碌无为,寂寂无名。

    大明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背后代表着什么

    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有着怎么样复杂的成

    因,应当如何解决,在这一篇篇的社论之中,都

    写的清清楚楚。

    连这些未入仕林的学子们,都对这些问题清

    清楚楚,朝堂的明公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吗?

    可是朝堂的明公总是求着两全,求着求这,

    天下就没了。

    比如崇祯问:且流寇久蔓,钱粮阙额,言者

    不体国计,每欲蠲减。民为邦本,朝廷岂不知

    之,岂不恤之?

    但欲恤民,又欲赡军,何道可能两济?

    这问的是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在陕西的根基深

    厚,大明多次进剿,这刚剿灭,官军刚走,这起

    义军就如同春风吹又生一样冒了出来?还不是无

    地流民遍地都是,只要稍微鼓噪便可生事。

    朝臣们的意见是民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