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节 (第2/5页)
度模糊的名字,统称“山越”,随着孙吴浮沉几十年,最终如河入海,失去踪影。 同样的,后世几乎没有人会记得“刘基”这个名字。他作为宗室之后,与东吴政权格格不入,却曾一路做到大司农、郎中令的位置,最后官至光禄勋,与丞相顾雍平分尚书事。但他做过的决定、有过的贡献、困境、立场、人格、追求,全都不存于世。 墩墩山也有后续。 在建安六年以后一百一十八年,即东晋大兴元年,司马睿在孙权当年称帝的建业城里再次称帝。这件事特别可喜可贺,所以当年四月,西平地震;十二月,庐陵、豫章、武昌、西陵,连发地震,山陵崩,涌水出。 大星如月。 墩墩山里的海昏侯墓,至此彻底坍塌。 但里面饱满的水保护了几乎所有东西,包括金器、铜器、漆器、乐器、兵器、书简、钱币、车马具,甚至是粮食与种子。它们将以惊人的完整性和丰富度,再静静等待一千多年。 而消失的除了织物,就只有人。 从汉代人的观点来说,墓主身形不现,意味着羽化登仙。他远离尘世,却也永远存在于墓室当中。 地震不仅影响了大墓,就连墩墩山下的海昏城,也从此消失于水底。 但这事引发了一个意外的连带效果。 从海昏城里逃亡出去的人,四处寻找没被淹没的地方,最后跑到了吴山上。吴山的故堡已经坍塌,却有庙留下来。有庙就有灵,有灵就有香火和安定,于是人们慢慢聚集在吴山上,建起一座滨水的码头城镇,名为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