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王玄策 二 上架求首定! (第2/4页)
表现的很恭顺,没有违反到唐朝霸权,此时唐朝没必要牵制吐蕃。 也就是有了如此好的大环境,这才使得吐蕃到天竺的道路顺利开通。随着道路的开通,不管是天竺还是大唐的商人也随之相互交流,从而加快了两方之间的技术和文化交流。 唐太宗派王玄策出使天竺。王玄策在印度摩伽陀国取制糖法,并且带回了制糖工匠,唐太宗下诏扬州送上诸蔗,用此法制作的糖,其颜色味道品质远超过西域制的糖。 唐高宗龙朔元年,王玄策奉皇帝的命令从印度带来十位制糖工匠,利用“竹甑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 这种天竺沙粒糖的梵语名称时人音译为“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华夏神州落地生根,为当时的百姓和国家带来了经济收益。 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王玄策是一位不亚于张骞和班固的杰出外交官员,在军事上更是大扬我华夏威名,不使异域小国因相隔遥远而有所轻视。 但是,也许是幼年的坎坷和官场上的不顺,使得他在得不到国家嘉奖的时候,选择了投机取巧,媚上邀宠的道路。 李世民晚年,由于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这本来就是皇帝的通病,越是杰出的帝王,越是痴迷。 就这样一件事,却引起了王玄策的注意,多年来的压制使得他不得不铤而走险。 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