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394-395) (第2/19页)
沉声道:“丁寿此来,皆因郿县民女宋巧姣不服判决,进京鸣冤所起,你掌一省刑名,若是丁寿问起案情,你如何能不在!” 安惟学将目光投向另一边的红罗华盖,“你我皆饱读诗书,难道养气功夫还比不得黄口稚子!” 曲锐顺着安惟学目光望去,见那边曲柄伞盖下,坐着一个清秀的锦袍童子,不过总角幼龄,面上却显露出一股与年岁不称的沉稳之气。 曲锐识得这童子是弘治十四年病薨的秦昭王朱秉欆长子朱惟焯,这孩子刚脱襁褓便父母双亡,由伯祖母秦简王王妃抚育,而今年龄尚幼,莫说袭爵,连秦王世子的封号也未请到。 朱惟焯与西安各司衙门官员一般,都是早早在郊外等候,等到如今同样时候不短,可仍旧仪态闲雅,言行守矩,让心中烦躁不已的曲大人老脸发烧,不好再说些什么。 秦王府承奉贾能将一条布巾呈给小主人,低声道:“小爷,这人还没影儿,要不您到暖轿里歇息片刻?” 接过手巾擦拭额头及鼻尖汗水,朱惟焯缓缓摇头,“不必了。” “恕奴婢多嘴,您年纪小骨头嫩,何必受这风吹日晒的活罪,便是迟迎片刻,谅地方官儿们也无人与您计较些什么。”贾能从小看着朱惟焯长大,见他受罪心中不忍,好言相劝。 “地方或许没人说些什么,可府里却一准会有人搬弄是非,”朱惟焯目视前方,轻声说道:“贾伴,你知道,伯祖父无嗣,父王以旁支承袭王位,不知引得秦府宗支多少人眼红,袭爵不过一年,父王与母妃便双双亡故,若非伯祖母将我从小带在身边,不离左右,我也不知能否长到今日……” “小爷……”见小主人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过得如履薄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