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12节 (第2/7页)

当作一个敢谏敢言的年轻官员而已,他知晓裴少淮是有真才干的。

    又闻皇帝继续道:“裴爱卿第一回轮值掌记时,曾与朕说过,大庆应开海通商以充盈国库,为勋贵、官员发放俸禄而收回皇庄、官庄,归田于民,朕斟酌推敲后,觉得确有可行之处。”顿了顿继续道,“只是那些非朝廷所赐的田庄,又当如何处置?”

    除了皇庄官庄,还有许多私人的田庄,或雇人开荒,或私下买卖,或百姓转记于某某名下,或地头蛇侵占……真算下来,这样的田庄并不少于皇庄、官庄。

    可见,裴少淮上次所言,皇帝并非听听而已,他事后有认真思索。

    唯有深思过,才能发现更多问题。

    裴少淮知晓皇帝是个善于股弄派系、权衡利弊、以固其位的人,但在田亩之策上,不可否认皇帝在稳固朝廷地位的同时也在为民考虑。不贪图玩乐,不儿戏朝政,不是昏君。

    裴少淮言道:“陛下,富户豪武何以能够四处囤积田地,成千上万亩地归于一人名下?臣以为,田亩愈多则获利愈多,朝廷无所困也,是故使然。”

    无所困也——朝廷没有什么限制的政策,几乎是任由富户们“自由买卖”田地。

    长久之下,田地越多获利越多,百利无一害,岂能叫人不动歪心思?

    裴少淮继续道:“富户虽有千亩却仅算一户,只需行一户之役。贫苦百姓有千户,手中田地不足一亩,却要行千户之役,岂非富户无需担其责,贫户生存无所依?”

    又道:“臣还听闻,为躲征役之苦,百姓宁可出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