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0节 (第1/6页)
无奈之下,二人只能看着李泌一人骑马离开。 已经入秋,铺在地上的枯枝败叶仿佛燃烧的火焰一样。 李泌骑着马走过,他的脊梁挺得笔直,白色的马蹄仿佛在踏火前行…… 稻田终于开始收割了。 李长安直接搬到了裴素别业中,眼巴巴地蹲在稻田边上看着佃户收割水稻。 第55章 这是占城稻收获的第一年,不过现在还没有占城这个地方,于是这个稻种就改了名字,叫做安素稻。 取李长安之安,裴素之素,一个派遣人马万里迢迢寻回了稻种,一个夙兴夜寐将稻种种出。 李长安已经等这片麦子等了许久,若不是惦记着安素稻的产量,李长安早在两月前便跟着沈初王缙一同回长安了。 如今稻子终于可以收获了。 李长安站在田垄上,她的身侧是抱着记录板的裴素。 “我预估的产量是每亩收两斛。”裴素淡淡道。 李长安倒吸一口气。 目前唐朝的粮食种植,北方粟米小麦约每亩收不到一石,南方水稻产量要高一点大概是小麦的一倍半。 十斗为一斛,在唐朝,斛是石的别称,一斛等于一石,一石约为六十公斤,用后世单位计算,就是北方小麦亩产约一百斤每亩,水稻产量约一百五十斤每亩。 直接将水稻产量提高到三百斤每亩了,翻了一倍! 而且安素稻最大的优势并不是它的亩产,而是它可以一年两熟三熟。 只是对于这个结果裴素并不满意,她颦眉道:“我正在制化肥……只是即便达到清末的农业生产力,也只能到一百八十公斤每亩。明清时期农耕成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