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3/7页)
“老夫险些忘了公主还只是个孩子……想必也不知道老夫到底写过什么诗。” 李长安嘀咕:“我倒是知道几首,只是我觉得张先生最好的诗现在还没有被先生写出来呢。” “要不然先生暂时先欠着,等先生写出来了最好的那首诗到时候再提字赠给我可好?”李长安狡黠道。 接着这个由头她这几年还可以多和张九龄书信往来几回,一回生二回熟的,互相多写几次信关系不就好了吗。 李瑛和武惠妃都觉得好的名师她也想要呢。 “公主真是……”张九龄无可奈何,想要说她两句却还碍于礼数不能直说。 “罢了,欠一副字就欠一副字吧。” 若是一月之前,张九龄必定不会如此草率答应,必定会思虑再三想想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可如今他已经被贬作荆州长史,一个养老的清闲官职,他自己年纪又大了,再无起复的可能。糟老头子一个,哪里值得大唐公主算计呢,答应也就答应了。 张九龄捋着胡须:“日后归日后,今日若是公主能说出一句老夫写过的诗来,老夫就今日也为公主提一副字。” 倒是有点考察小辈的意思。 毕竟这是位好为人师到都敢指导李隆基做事的狠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李长安已经想到了她想要的字,“先生曾赠与李少府的赠别诗。” 张九龄哭笑不得:“赠别诗乃是赠予离去之人,今日是我要离开长安,按理该是你赠我赠别诗才对。” 李长安赖皮地摊摊手,仗着自己年纪小:“我才六岁。” 指望六岁的孩子写诗赠别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