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节 (第1/7页)
总归也就一家拿出一两亩地来种甘蔗先试试水,若是不成,其他几十亩地也能供得上一家人吃喝。若是成了,明年再多拿几亩地来种甘蔗就是了。 只是在勘测田地是李长安还发现了意外之喜,山前村的田地中有一部分居然不是旱地而是水田,其中要种植的庄稼就是水稻。 此时最普遍的农作物还是小麦,水稻虽然已经在江南道广泛种植了,可在江南道之北还是不多见的。 不过漳县还真的挺适合种水稻。 李长安带着王缙骑马将整个漳县转了一圈后得出这个结论。 漳县内有一条长江的小支流,这条小支流又分出了数道更小的小河和小溪,在漳县的土地上,仿佛一张网状血管,为漳县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水流。 她又去找孟浩然要了县衙库房的钥匙,带着王缙将漳县二十年内的天灾记录都翻了一遍,漳县这么多条小河,居然二十年都没发生过淹没田地的灾害,最严重的一次也就是十三年前这一段长江泛滥,连带着漳县内这条小支流水位都抬高了半米,算不上什么大灾。 而后的几日,李长安带着王缙,连着孟浩然都一并拉了过来,一手拿着县衙登记的田地薄册,一手牵着马,一点点走遍了漳县下属十七个村子和漳县郊外,查看田地情况。 漳县是下县,人口不满两千户,荆州这个上州里面一共就三个下县,漳县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挨着江陵城的下县。按理说,漳县地理位置不错,不应当只是一个下县。 如今李长安找到了漳县人口为何这么少的原因漳县内的田地少,能养活的人口自然也就少。 小麦不喜潮湿,漳县内河流太多,河勾着溪,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