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节 (第2/7页)
半个时辰后。 李泌和孟浩然面面相觑,他们二人被放在了同一个屋舍内,一人一张桌子,桌子边上还坐着另外的一男一女,二人手中正抱着厚厚的文书。 “李娘子让我二人来辅助两位县令。” 冯初娘开口道。 她已经不是那个将头埋在自己好友怀中痛哭的小姑娘了,一年的磨砺让那个哭啼啼的小姑娘变成了李长安在漳县的秘书。哪怕李长安不在,她也能够独当一面了。 “我名冯初娘,这是宁成。李娘子让我们带着两位县令熟悉县中事务。” 坐在李泌身侧身材魁梧缺了半只耳朵的宁成对着李泌笑了笑。 他接过冯初娘的话道:“目前县中最要紧的事物是核算税赋,要赶在秋收之前核算出百姓每户应该交多少税,将税收单子送到他们家中,让他们知道应当缴纳多少税赋。” 李泌挑眉:“这也需要我等专门计算吗?我朝租庸调,每丁缴纳粟米二石,涓二丈,棉三两,应当不难计算每户应收税赋吧?” “漳县收税用的不是这个标准。”冯初娘道。 “李娘子带人测算过每户分得的土地,漳县百姓一人平均只能分到三十亩左右土地,且其中少者只有三五亩,多者却可达上千亩,李娘子说按照百亩地的税赋收税实在是太不公平。” 唐朝的税赋形式就是租庸调,这是一项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税赋制度。在能保证每丁分到百亩地的时候,这个税负并不沉重,甚至理论上仅达到四十比一。 可大唐土地有限,人口又是一代比一代多,加上土地兼并和流民问题,租庸调已经显得不太合适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