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节 (第2/7页)

内无事”。

    当然这句话要等到几年后才会从李隆基嘴里说出来,因为后半句话更让人震惊。

    “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这才是李隆基对高力士所说的原话。

    就是满脑子想着修道长寿,要把政务都交给李林甫处理,自己什么也不管,只享清福。若非这是史书上记载的原话,李长安都无法相信这句话居然是从李隆基嘴里说出来的话。

    好在高力士还没有失去理智,劝说李隆基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要不然大唐乱象能不能撑到安史之乱才爆发都不一定……

    李长安想到此,在心中默默把李林甫的威胁顺序往上又提了提,而后才开始接着思考起如今的局势。

    只是从她这几年对时局的了解加上历史情况来看,李隆基一直待在长安不去洛阳,或许并不仅仅是他是个喜欢窝在家里的宅男。

    其中更多的原因或许是势力博弈。

    唐中宗和唐睿宗两代帝王在位时间太短,本身能力又不够,对时局几乎没什么影响。

    与其说大唐的皇位是从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再到李隆基,倒不如说其实是武则天和李隆基之间的交锋。

    从神龙政变,一直到武惠妃去世,一直都是武则天派系势力和李隆基派系势力之间的斗争。

    东都洛阳是武则天时期的大唐都城,而武则天的摄政时间又远远不仅是她在位的那些年,唐高宗李治就很喜欢待在洛阳,早在二圣临朝时期,武则天就开始经营洛阳了。

    武则天迁都洛阳,或许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要避开长安这边的李唐传统势力。

    洛阳和长安,背后代表的其实是河东贵族和关陇贵族,关陇贵族就是跟随李家发家的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