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5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节 (第2/6页)

劝其退兵。

    孝公嘲笑鲁国百姓家里没有存粮田地里没有庄稼,问展喜有什么依仗觉得不恐惧呢?

    杨玉环改动了两个字。

    李长安嘴角越咧越大。

    室非悬罄,野有青草,则她可有恃无恐。

    李长安顿时蹿了起来,像一只箭一样往沈初书房蹿。

    还读什么书写什么诗啊,有这一句话在,区区状元算什么!

    第47章

    沈初不急不缓地写着手下的行卷。

    投行卷是大唐举子必做之事,又多以诗赋为行卷内容。

    沈初自知他这半个唐朝人与土生土长的大唐诗星们比起来一点优势都没有,若是写策论,沈初仗着自己活了两辈子博览群书又有超前一步的见识还不憷大唐举子,可诗词一道上沈初实在是没多少把握。

    唐时科举不糊名,试前考官将知名之士列于一榜中,考中者多数出自其中,谓之“通榜”。想要上此通榜,就要多方行卷,让公卿权贵知晓有自己这么个人。

    如今虽说进士科一年一考,可每次只取三十人,每年参考者却多达两千五百,若无门路,想要考中进士的难度不亚于上青天。

    虽说和李林甫不是一路人,可他回长安以后也必须投一份行卷给李林甫,不求他看中自己,只求他不要添乱就好。

    这世事,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了。

    沈初垂着眸子,提着毛笔的右手稳稳端在半空,纸页上浮现一个个筋骨清正的墨字。

    他学颜体,写的却不是颜体,而是夹在颜体和欧体之间的字体。

    自从三年前见过颜真卿一面后,沈初就改学了欧体,只是他写颜体写了三十年,想要完全转变字体没那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