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名臣也有,但是,那都是数的过来的,许多所谓的名臣,都是吹出来的,拿着皇帝,拿着政敌刷名望,别人的名声臭了,他们自个的名声也就起来了。
舒云对于这些所谓的名臣并不感冒,或者说,她对所谓读书人的气节压根信不过,宋朝对士大夫算是够优容了吧,但是最后又是个什么光景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舒云其实是很想要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管体制的,可惜的是,在这个时代,很多事情她可以引导朱元璋去做,自个却是没办法的。
舒云将其中自个发现的猫腻跟朱元璋一说,朱元璋果然勃然大怒,这种乱世,读书人要说值钱也值钱,要说不值钱,那真的是算不上什么。那些当地的什么大户豪族,实际上当初元人在的时候,也是一个不小心,就会变成砧板上的鱼rou,这年头,真正靠得住的,还是枪杆子。
朱元璋从来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他如今手底下也有了班底,但是应天本地的却没几个,毕竟,他是淮西那边起家的,真正信得过的还是乡党。原本到了应天之后,为了安抚应天本地的豪强,他也提拔了几个人,但是对他们,依旧并不算信任,如今知道这些人居然敢愚弄自己,朱元璋立马就起了杀心。
朱元璋这个时候还不是后来那个天子一怒,血流漂杵的皇帝,所以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还是得修饰一下的。毕竟,应天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对这里虎视眈眈的人其实很多,张士诚,方国珍这些人距离应天并不远,要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