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陀灵山下 凌风傲竹 (第2/3页)
那病弱男子温柔拭净嘴角和双手。 “江南那边传来二妹要娶侧侍的消息,你准备何日动身启程回家。” 那女子听到这话扬起嘴角并不作答,只等忙完一切待小厮将铜盆端出去才抬头。这一抬头正好对上榻上男子的双眸,她目光灼灼却又带着几许温存只看的那男子脸颊发红。原来这位青衣女子是童府的嫡长女童隽,病榻上的则是他的正侍樊旌。樊氏是童睦丹麾下右副将樊桦的独子。樊旌虽然是男儿身,但从小父亲早逝便被母亲送到陀灵山。恰巧遇上也在山上学艺的童隽,于是结下一段铭肌镂骨的奇缘。 说来大夏男子不可入仕为文官,但可考武举。若能通过马射,步射便可入营为武将。但家中愿意送男子去考武将的,大都是世代为兵的军户。一则大夏礼教森严,送男子入伍家中名誉难免受损。多会有碍姐妹兄弟取夫出阁的门第。二则男子寿命本就比女子短,多于不惑之年离世。做了武将,便不是长年征战只在驻扎营地,能入的夫家也只能在军营里寻了。 且男子考武将不论策论,又只能做男兵的头。在军营里苦熬数年,能到总旗已然是不易,做到把总更是寥寥无几。而那些募来的男兵多是贫苦,家中无女子或女子身有残疾才会送去的。只为减免些赋税得些银钱补贴,不得已断了儿郎入夫家的前程。另一些则是因家中牵连获罪,挑选出身强体壮的来充军。 樊旌为军户家独子,两人学成后便随童睦丹南征北战。在绥阳城一战樊桦将军身先士卒,樊旌亲眼看到母亲被敌军合围斩于马下。他那是年级尚轻,却未沉溺于小家悲伤,而全心应战斩下敌军主帅首级助童睦丹拿下了这关键的一役。 此后这位须眉英雄威名四震,成为了军中响当当的男将军。 后童睦丹定居江南官拜布政使,她便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