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52节 (第1/6页)
弄得那些个反对王越的人,怎么着都逃不了一个没有胸襟、为一门一户之私利而不顾朝廷国家之公利的罪名。 “各位,可还记得成化十八年,大同总兵许宁之事?” 李东阳一句话捞起了众人的回忆。 到今天为止,王鏊的疏上了,太子和周经的理也论了,但内阁、朝中各部要员都没有因此而掀起较为激烈的反抗。至少没有一排排的去宫门口下跪。 可这是明显的回护王越。如果这样搞下去,皇帝就真的这么任命了呀。 为啥? 因为刘、李、谢三人都不想当万安(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朝中六部九卿也都不想,除了一个刚直的周经,其他人心里想着这事时都要嘀咕着‘许宁’两个字。 因为当年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成化十八年,汪直任大同镇守太监,王越任总兵。这两人弄到一起,朝臣们就很担心王越打几个胜仗、使点儿计谋,到时候立了新功再让汪直重新起势,那就不好了。 于是向宪宗谏言,要让延绥守将许宁接替王越担任大同总兵。王越呢,去延绥担任总兵。 这样两个人就分开了,他们一分开朝中的大臣自然就放心了。 然而许宁这个人,王越的评价是虽然他屡经战阵,安分守己,但并不是统军之才。 后来事实果然如此,因为汪直是个‘jianian宦’,许宁自然要和他界限分明,所以到了大同处处与汪直争权,叫‘每事必违’,而且刚愎自用。 成化十九年,朝臣们终于斗倒了汪直,他被调往南京。 许宁则在大同大败于鞑靼。 为什么大败,朝臣们也清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