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129节 (第6/7页)
场有官场的套路,哪个年代都有,也就是……所谓的升迁模式。比如说出阁入相的那种,就是要从翰林院出。 而在此之前,太仆寺卿这个职位并不受人重视,承平年代,几代皇帝对于马政的热情消退,导致太仆寺也不是什么热门的衙门。你哪怕太常寺都好一点,它管宗庙礼仪,古时候祭祀是国家大事,皇帝知道你这个人。 与此相比,这品级的提升,其实没多大意义。 所以这一道圣旨其实砸晕了两个人,王霁不说,卷铺盖儿回家了。 这梁储,已经四十八岁了,弘治四年就开始担任翰林学士、侍奉太子读书,他这是妥妥的清流路线,弘治十一年还前往应天府主持乡试, 按照套路,只要熬些年头,等五十多岁、前边儿的老同志退退休,比如现在的礼部尚书傅瀚、工部尚书曾鉴都已经是望七之年,干不了多久了。 再加上,新君也有可能登基,他这个太子府出来的人,能不是重臣? 但却在这个时候被太子改任太仆寺卿。 这让梁储有些略慌,主要当初程敏政说‘太子不过八岁’的时候,他是在场的! 程敏政就是对他说的。 后来太子知道程敏政说过这个话……会不会由此迁怒于他? 但不论怎样,圣旨一到,衙门还是要去的,而且首先要去向自己的上司兵部尚书王越报道。 那日太子与诸臣的讨论他不在场,所以也是去求教。 他是个直人,便也直来直去的问了。 但话一出口, 就遭王越反问:“这次,怕是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