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163节 (第5/8页)
还在努力梳理浙江,半道儿换个人,王琼又得从头开始,这样一来太不值当。 “按察使呢?” 闵珪忽然开口,“殿下,臣愿举荐刑部主事彭泽。” 这个名字朱厚照没听说过,他只问了一句,“有地方的政务经验吗?” “有的,彭泽乃是由徽州知府转任刑部主事的。” “好,下去以后吏部查看该员的考绩,若是一等、二等则调为浙江按察使。” 闵珪较少主动推荐官员,偶尔开口一次,朱厚照是会同意的。而且闵尚书也是性格刚直的那种,一般的官员如果不够果敢、或是伪君子,都入不了他的眼。 但太子殿下问了一句‘有地方政务经验’则颇有些讲究。说起来,改变官场的风气,使其往务实的方向转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封圣旨就可以做到的。 就是要在提拔官员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强调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所以文官们才会将心思用在地方。让那些每日只知论君子、小人之差别的官员不吃香,就是朱厚照要达到的目的。 省级官员定下之后,几任知府也要用心选择。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的知府比省级官员更为重要,布政使、按察使是接触不到很细的东西的,所以知府更不能搞浮夸。 浙江这种赋税大省,朱厚照不愿采取‘打赢了还撤退’的办法,便叫着王鏊说:“这几人便交由吏部先拟定吧。” 一般太子这样说,王鏊这个吏部尚书就懂了。 而刚刚退回去的闵珪细细想了一下,还是出来说道:“殿下,臣以为是不是也选任一些非书院出身的官员,加以锻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