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143节 (第2/6页)
是他并不避战,史书记载,他也是领兵打过仗的人。 “臣的意思,能为朝廷巡抚陕西,为殿下牧守马场已是臣之福分。臣不敢有居功而要赏的念头。” 每一个官员,在太子面前几乎都是这么老实、这么一心为公的。 但太子不能真的当真,把这些话当做是评价一个官员的好坏,这只代表了他们基本的能力——说正确的话而已。 “六月,大同府来报,说鞑靼人在关外连营三十里,七月,宣府来报,说鞑靼人寇关抢掠。若是让你任这三边总制官,鞑靼人进犯一次,你就这样上奏一次?” 考验来了。 太子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你将来只守肯定是不满意的。 如果这个话回答的不好,三边总制官他杨一清就不要想了。 “臣以为戍守边镇,守好为主要之务,但皇上和殿下若有旨意,臣也必定不会畏战不前!” “你做事,本宫还是有数的。” 朱厚照把放在案上的奏疏拿起来向外走去,并对杨一清下了逐客令,“你下去吧。下去之后找一找刘大夏,你就跟他说……” 太子停了下来,“说,本宫谢谢他。谢他,为国举荐了一个称职的三边总制官。” 太子说这话是笑着说的。 但是杨一清的耳朵里,立马就是一声巨响!震荡得他的胸口久久不能平静。 他马上跪倒,“殿下,臣,臣……虽是刘尚书举荐,但臣是大明朝的三边总制官,领的是皇上发的俸禄,受得是朝廷的厚恩。” 太子脸上的笑也适时的消失,只淡淡的说:“望你记得今天在东宫说的话。” 这就是最后一句了。 太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