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160节 (第5/8页)
的时候,闵圭嚎啕大哭,随后自己到宫门前行臣子跪拜之礼。 或许正是因为知道残忍,所以他才慈悲,因而他一直对东宫这道旨意推崇备至。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的人对诏狱实在是害怕、厌恶那是言语都难以描述的。 除开这两位尚书,像户部侍郎顾佐、从太仆寺卿升任兵部侍郎的梁储也都经常在东宫出现。 从弘治十年到弘治十七年,朱厚照身边其实也聚集了不少大臣,这些是老一辈。 年轻一辈还有外放任职的费宏、在詹事府任右谕德的靳贵等等。 当然,最为朱厚照期待的,是因王鏊讲学围聚在一起的大量五品、六品的官员。虽说免不了有人投机所以混入其中。但他混混小官还行,混到大官还混就不容易了,即便真的混成了,那也是人才。 这种格局下,东宫在朝堂中的政治力量其实一点不弱,甚至很强,因为内阁基本也是支持他的。 说到底,朱厚照处理政事并不违背儒家太多,只不过有时候严厉了一些,但赈济灾民、治理河道、轻徭薄赋、整顿马政,哪一个也不是昏君所为。 只不过因为严厉,所以在这几年不断的处置了一些官员,他们不得志、朱厚照又不完全契合儒家观念里的圣君形象,因而不满的情绪也是有的。 但说一句东宫就是大半个朝堂,倒也不为过。而现在这个礼部尚书之职就看太子愿不愿意拿下来了。 王鏊其实也给出了建议:分别是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南京国子监祭酒章懋。林瀚当过礼部右侍郎,比较合适。章懋呢,他是真清官。 现在朱厚照聪明了,他让毛语文建立一个专门的文官档案司,就是摸摸那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