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节 (第2/6页)
是正襟危坐, 一副“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 不用想都知道, 在他进来之前霍去病父子俩肯定说过棉花是从他这里知道的之类的话。 李长生不慌不忙地落座,先问霍善都讲了什么, 接着才补充一些移栽可能会遇上的问题。他表示自己也是听旁人描述才知道这些东西, 并不知晓它具体长在什么地方, 西域和南越那么大,能不能遇见得看天意。 不过当地人也不是傻子, 如果真有这样的好东西应该已经利用起来了, 只需要让使者在沿途各国打听一下便知晓了。 李长生讲得头头是道, 连旁听的霍去病都感觉棉花这东西可能是李长生讲给霍善听的。 果然, 当方士的都得有遇到任何情况皆面不改色心不跳、瞎话胡话张嘴就来的本领。 李长生话中虽没多少有用的东西,却把如何寻找和利用棉花这种作物的安排说得清清楚楚。 刘彻听后非常满意, 决定派个信使去找已经去西域两年的张骞,让张骞顺便打听打听西域哪里有棉花。 张骞之所以要去这么久, 为的就是了解西域各国的风物, 将有用的作物引种回来。要是以后能和西域诸国达成长久的友好关系,费那么大心力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便是值得的。 如果棉花当真能选育出适合中原种植的高产品种,那肯定是大汉百姓自己种比较相宜。这种能够保命的东西倘若全都捏在别人手里,自己无法自给自足, 刘彻感觉夜里都睡不着觉。 至于这个选种育种以及引种过程至少要花个十年八年, 刘彻觉得问题不大。 自秦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