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_第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节 (第4/6页)

, 声名鹊起以后才被请到长安为太后治病。

    在汉代,医、巫、商贾、百工都不属于良家子, 若是混不出什么名堂来的话入仕或嫁娶方面会比较吃亏。

    义姁早年沉迷学医认药, 错过了择婿的好时机, 后来她能靠行医养活自己了, 便觉得择婿只会耽搁自己治病救人,又不是交不起那笔赋钱。

    没错, 汉代女子想要单身不嫁人,那是得每年给官府交钱的。

    男人也要纳税“一算”, 从十五岁纳到五十六岁, 也就是从十五岁起每年给官府缴纳一百二十钱。

    单身女子又不一样,汉惠帝感觉大汉人口不够兴旺,所以规定十五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女子如果待在家里不嫁人,那就得纳赋“五算”。

    足足是男丁的五倍!

    为了不花这笔冤枉钱, 各家可不就赶紧给自家女儿说亲吗?

    没满三十岁也不能守寡, 守寡了得每年白给官府六百钱!

    还是文景年间休养生息, 大汉人口剧增,这种按人头收的赋税才降到了一年每人四十钱。

    一年两百的赋钱, 对义姁来说不算什么难事。

    后来她为王太后治好病、让弟弟当了官,自己也过了要缴纳五倍赋税的年纪,所以她得以一直待在长安研读医书以及行医治病。

    像东方朔这种邀约,义姁平时也接到不少,都是长安城中有名有姓的人家。

    只是这冠军侯府,她还真没接触过。

    义姁取出自己行医用的药囊,随东方朔一同出了门。

    三人才刚走到门口,便撞见了从外头回来的义纵。

    义纵认得东方朔,见到他后眉头皱了皱,询问他阿姊这是出去做什么。

    义姁一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