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7节 (第2/6页)
下那二十九天就全靠别人接济。 霍善跟苏轼熟悉得很,向苏轼讨要东西还是挺理直气壮的,但他和苏过没那么熟,便不那么好意思张口了。 见霍善眼巴巴地看着爆竹摊子,苏轼便建议他们也支个摊子卖字去,等赚了钱自然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至于为什么不摆摊给人看病,当然是因为大过年的很多人都不想吃着药过年,不吉利! 这会儿苏轼还没被赶出官舍,笔墨之类的也不太缺,所以一大一小很快张罗好摊子给人卖门联去。 宋朝人还没有贴门联的习惯,而是家家户户都挂桃符,也就是往桃木上刻上擅长捉鬼的门神挂在门口。 但是儋州这种“南荒之地”并没有此类风俗,街上有卖桃符的也不过是卖给苏轼他们这些外来者的。所以苏轼把明朝人爱贴的春联拿了过来,准备跟霍善一起充当大宋春联推广大使。 从此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从大宋儋州开始! 霍善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他们那边的贴春联习俗必将从他家庄子开始! 怀揣着这样的宏伟设想,一大一小两个好事分子很快让人支起了春联摊子。 霍善前头过来义诊两次,效果还是有的,哪怕大伙并不知道春联是怎么回事,得知苏大文豪和霍小神医正当街摆摊,大都欣然过来捧场。 由于摊子的具体分工是苏轼负责写春联,霍善负责吆喝揽客,所以霍善积极地给围观群众介绍春联用法—— 只需要稍微抹点浆糊,就可以把纸春联贴到门口了,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见,进进出出都能感受到春联上那诚挚美好的祝愿! 许是受过小神医恩惠的人不少,又或者是大家都想收藏大文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