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0章 (第2/3页)
虽然赵彦深很早就得高澄赐宅,搬出了渤海王府,但高澄从未减少过对赵母的礼遇。 送的东西并不贵重,只是些瓜果糕点,可架不住时不时就往赵府送一趟,情义无价。 赵彦深的忠诚毋庸置疑,而他另一个优点也是高澄愿意将禁军交托的原因。 谨慎。 高澄不需要回忆原历史中,高欢对赵彦深‘小心恭慎,旷古绝伦’的评价。 他不是瞎子,与赵彦深相处了四年,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自己眼里,从未出现过差错。 既忠心、又谨慎,高澄想不到更合适的人选。 卸职的不只赵彦深一人,大将军府长史崔季舒在追随高澄五年后,也褪去了幕僚身份,紧随杨愔之后,出任地方刺史以作历练。 具体去处还未安排,高澄正等着樊子鹄为崔季舒将兖州刺史空出来。 但崔季舒也不是闲着没事做,他是高澄与侯渊联手为樊子鹄唱戏的重要一环。 这事暂且不提,先说高澄幕府调整。 如果说杨愔、陈元康、崔季舒是高澄幕府第一批核心幕僚,分任长史、主薄、司马。 而崔暹、崔季舒、赵彦深则是第二批核心幕僚。 崔暹最先往吏部任职,担任考功曹郎中,如今代高澄兼管吏部。 而随着赵彦深、崔季舒先后去职,长史、主薄、司马全都空缺出来。 大将军府一众幕僚无不摩拳擦掌,意图上位。 最先被确定下来的是司马一职,高澄将它交给由晋阳而来的王士良,兼领外兵参军。 理由与当初崔暹越过崔季舒顶替杨愔长史之位一样,推说是高欢授意,众人也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毕竟大将军虽然公允,却不能违逆父意。 不过小高王就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