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 (第1/4页)
摆在那儿,说闲话的人也不算太多。箫薇就是靠谱,她自己买了一些‘锦帆’票,还带着不少朋友一起捧场,尤其是乔旬,他直接把三间铺子抵给了兰若寺……” 听到“乔旬”的名字,顾淳现场表演了一段“笑容逐渐消失”,他心里酸道:“怎么哪儿都有他?” 但如此打断显得自己太过小肚鸡肠,顾淳一边气着,一边继续听公孙瑜讲她的“锦帆大业”。 “锦帆”的由来,还要从赵明恺和司马庸的那次会面说起。 赵明恺给兰若寺等邺都寺庙按月拨了一笔不小的款项,寺庙则担起了更多义务,收留邺都甚至周边地区的游民,也算是为朝廷分了忧。后来公孙瑜得知司马庸是青龙符的主人,便亮明了朱雀后人的身份,提议在兰若寺建一个商铺。 按照公孙瑜的设想,这商铺最基本的功能便是“吸存放贷”。普通百姓若是有闲置的钱财,便可放在商铺中,等到需要时取出,还可以多收一部分利息。利息的数量和存钱的时间有关,商铺初成,为了方便,只开设了一月、半年、一年、三年这几个时间段。如果有人想在邺都开些新店,本钱又不够,便可以用信誉担保借钱,到期后连本带息还上即可。一个人的信誉则以多少亲友愿为他签字证明来计。 但大梁的商品经济并不算发达,邺都虽说是京城,也尚在发展之中,商铺开了许久,也不过五六个人前来借钱,他们还是被兰若寺收留的游民,最多就是在街边摆个小摊以糊口。 然而来存钱的人却不在少数——箫薇直接把她攒下来的私房钱的一多半都存在了兰若寺里,谢兰更是尽数把带来的值钱物件一同放了过去。乔旬的身家多为不动产,做生意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