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 (第1/4页)
入过‘空洞’无数次,怎会什么都不懂?就算没有仪器,难道不会对比分析每次进入‘空洞’后的空气成分、重力变化、生物特性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吗?只要多对比几次,总能求同存异,找出每个世界的不同规律的。” “还有土质变化、气候特征、可食用水源的成分,这些也应该注意吧?”另外一个教授补充。 “他有那么大好的机会,却整整四十年没有丝毫进展,这真的是……”研究组组长费因顿费教授失望地摇摇头。 另外几个组员也连连点头,竟然连最基本的环境因素都不分析,实在是…… “各位请注意,”于部长敲了敲桌子,“谭砚的工作性质与大家不同,他不是科学家。而且也不是没有科学家为科学为真相奉献自己的生命,冒险进入空洞中,但是他们回来了吗?” 众人顿时沉默了。 于部长举的例子发生在九十年代,“空洞”现象刚刚发生的时候。有几个别国科学家经过无数次测算后,制造了能将自己带回来的仪器,全副武装地带着仪器进入空洞,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石沉大海。 那之后便没人再敢冒险做实验,更不敢再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来对待“空洞”,这是超出他们理解范围内的现象。 “我知道大家对‘空洞’后究竟有什么很感兴趣,刚才我的报告中没有提到这一点,这是因为我并没有问谭砚。下面我讲一下我的经历—— 那是一个熔岩世界,体感温度超过50度,天空被尘埃掩盖,一片昏黄,看不到天空中是否有太阳和星辰。那里处于一个极为不稳定的状态,大地裂开,地浆喷出,无数我没见过的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