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3/8页)
。 这种与同道中人双向奔赴的感觉,棒棒哒。 直到不久后的一天,说好来调大漆的王姑娘没有出现在复园,而东边的清园,传来琴箫合奏的乐音。 卢象升循声而去 ,远远地望见,自己曾带着娃娃们试验水战火雷和撞舟的池塘边,王姑娘在抚琴,身旁立着一位儒巾男子执箫应和。 一曲终了,男子又拿起薄薄的册子,开始唱: 「栏杆月上两更天,别郎容易见郎难, 朝来书信,约我重谐凤惊,眼前不见,教我泪痕怎干, 挑起子个红灯,重把书上归期仔细看,计程应说到常山。」 男子才唱了两句,侧头聆听的王月生,仿佛就找到了灵感,开始抚动琴弦,弹奏出一阙与方才琴箫合奏时全然不同、却与这山歌合得天衣无缝的曲调。 卢象升呆立着。 在他身后,从门外货郎出买来芦根汁消暑的郑海珠,看得分明。 郑海珠走上前,轻声道:「这是绍兴的张岱公子。」 卢象升僵直的胳膊肘一松,小臂垂了下来。 他无法不自嘲。 半个多月前见到张燕客那位「张公子」时,他从王月生疏离的客气中,还天真地认为,就算王月生来历暧昧,也与张燕客无甚缱绻瓜葛。 或许,张燕客的祖辈,与这位王姑娘的祖辈有旧,燕客公子为世交之谊、出手救风尘而已。 殊不知,眼前这位张公子,才是「正主」。 鸾凤和鸣的,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正主。 卢象升心底深深喟叹一声。他扭头看向郑海珠。 这位相逢有些传奇缘由、相交却倾盖如故的小阿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