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荒年囤粮记 第10节 (第1/6页)
王宝山还讲起他们家怎么发达的,他爷爷大字不识一个,家里一亩地都没有,就靠太爷爷帮人家做长工养活。 等他爷爷长大,家里孩子多养不起,就把他送去城里木匠家做学徒,没有工钱,能吃饱已经不错。好在他爷爷格外勤勉,学了把好手艺,出来单干之后,挣得几个钱,买地娶媳妇,开头才三亩地,经营一辈子到老已经达到四十亩。 爷爷孩子多,活下来的仅有王宝山他爹还有大伯,大伯生下王宝兴。 分家的时候,两个儿子把四十亩地平分掉,各自经营几十年下来,把二十亩土地变成四十亩甚至六十亩。 王宝山老实不懂变通,死守着他爹传下来的六十亩地,不多不少;王宝兴聪明擅长经营,把原先的几十亩翻番变成上百亩,从此成为王家村最富裕的人家。 王宝山属于小富即安类型的,家里地多,丰年卖完粮食家里能有余钱,荒年也不会饿死。 人活到老就是为了吃饱喝足,他对这几十年来的生活已经非常满足。 接下来一段日子,陆陆续续好几波人来到王家村,他们大多来自西边。 后面来的人几乎都瘦骨嶙峋,精气神远远比不上第一波。 起初村里人还会怜悯他们,赠口水喝。 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村民心里也就渐渐麻木起来。 至于王家村为什么连口水都不肯给,就要引出一段故事了。 大多数灾民见王家村死活不给粮食,但给口水已经算仁义的,所以饮完水之后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直到有一波过来,那一伙人得有上百人,大多为青壮年,看来是几个村子一起上路。 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