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43】逃脱 (第2/9页)
物的定位,略过一应官员贵族,直接交给朱棣,情况必然会发生改变。 明代小麦亩产在200多斤,而水稻产量也仅为500斤左右。 土豆、玉米、红薯到位,全可添为主食行列,产量皆在1200斤以上。 再予以食用制作的办法,可免去他们探究过程,食物丰足,才有“做事”的动力支撑。 朱棣五征漠北,目标打击程度都不太理想,靡费甚巨。 周黎安如今给了他主粮,物资面提升后,战斗力与持续性也将暴涨。 而此外,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黑火药科技升级”。 明代火器发展是比较成熟。 常有人道,火器一道明强于清,而从配方数据上论证来看,明代使用配方更贴近现代科学的最佳配比。 但想要威力提升,还要作到提纯原料属性。 东方古国始终处于“有技无科”的状态下,因此在熬硝过程中,无法区分硝酸钠、硝酸钾的成分属性。 原料不得提纯,威力就始终无法有效提升。 而真正配以硝酸钾的现代黑火药,也就有了“破塔洞城”的大爆炸景象。 再有一点…… 取硝的成本。 古代硝石大多来自矿源开采,欧洲大部分国家没矿,因此就在屎尿上动脑筋,搞出了硝池。 而大明,硝石开采,运输,再到熬硝;整一条制取线路,在运输力极其低下古代,成本无限拔高。 然后就有了俗语‘熬硝千日,不抵将军一炮’。 硝石的获取难度过于艰辛。 那么当均衡赐予大明最简单的人工制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