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邀约 (第2/7页)
,却已经把他房里的种种如数家珍、口口传唱,比他本人还清楚。 因先皇极爱戏曲,曾专设一司专门掌管。初时鱼龙混杂,什么地方的都有,各色腔调混着来,倒不忌讳。今朝虽已废司,戏曲也被驳斥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靡靡之音,在民间反而愈发兴盛,也受不少文人爱戴。乃至今日,甚至会有不少名家在私下里写上几首“靡靡之音”。 而今坊间屡禁不止的yin诗艳词中,独占鳌头的便是当朝太子与其宠妃们。 什么、、、云云,或是香艳或是晦涩,或是风流或是痴情,百人百口百舌,却道出千般故事,虽不曾点出深宫半字,句句无不与之有关。 洛言之曾在北疆、于数首行军歌的间隙中听过这么一段儿,也不知是谁捏着嗓子起了个头,引得数人效仿。什么——窗影颤红烛泪,独守空房不见良人归,鸳鸯竟难成双对;又或是——对镜愁云,叹这春闺梦几许,终抵不过岁长情渐薄,徒憔悴。 洛言之初听时便有些好奇,再一问这曲子谁写的,词中唱的又是谁,便觉得甚是有趣,于是游历途中,也顺带搜罗了不少。 最出名的如,从改编成词曰,以其文词香艳、闺中描写生动而着称。所谓双骄,自然就是当朝太子房里最得宠的那对。 晦涩难懂但颇得他欣赏的如、、,论文采绝非等闲,甚至让他生出几分惺惺相惜,欲要结交的情结来。可惜写这种大不讳文字的,十有八九用的都是江湖名,什么六竹居士、采菊公子,难寻着人。 闲话压下不提,且说这风评。 那些艳词尚且有迹可循,姑且将信将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