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三0章 海军学校和海防支队 (第1/7页)
石臼所位于日照城的东面,是黄海岸边青岛至连云港段之间的一个小海港。实际上,就是由石臼嘴和它西南约有三、五海里的奎山嘴形成的弓形小海湾。 石臼所原来只是个小渔村,建村来源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宋代时有漂泊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另一个说法是宋代岳飞部将李宝破金后屯兵此处,用“石臼”杵米而得名。但是,石臼村变成石臼所是在明初的时候,当时为防倭寇登陆袭扰,朝廷在石臼村设了个“备御千户所”,始称石臼所。 清康熙十八年重开海禁后,从石臼所出发的商船已经可以直通台湾岛了。 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石臼所开来了德国人的轮船,拉来的是洋货,拉走的是粮食、花生油等鲁东南特产。等到日本人取代德国人占领青岛,从青岛到石臼所就有了不固定的航班。 卢沟桥事变前,石臼所商会会长贺仁庵是华北最大的私人航运业主,拥有十几艘轮船,在青岛上海路和馆陶路交叉口设有“长记轮船公司总部”,另在天津和上海设有分部,从事海上运输业。当时,石臼所成了小贸易港,每年输出的货物近七百万担,输入的货物超过1200万担。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密谋攻占青岛,蒋介石命令沈鸿烈实行焦土抗战,沉船堵塞青岛港航道。贺仁庵积极响应沈鸿烈号召,将自家的十艘轮船沉了七艘,率先堵塞航道,“长记轮船公司总部”,随沈鸿烈撤退,并在石臼所一带组织抗日武装。 贺仁庵之所以这么听沈鸿烈的话,是因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