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欠了我十亿两_第374章 崇祯想借一个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崇祯想借一个亿 (第1/7页)

    改革的道路,大概率是走不通的,毕竟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也不可能有谁思想觉悟极高,愿意主动献出财务,帮助朝廷,这样的情况是极少极少。

    甚至就是许家庄,每年通过收税收上的税款,也不过一亿银元左右,绝大部分都收入,都是通过那些钢铁厂、造船厂、自行车厂、兵工厂等高科技产业的经营利润而获得,占收入的五成以上。

    从百姓手中收走的钱财,极少极少,实行的也是藏富于民的政策,这也让大明那边的诸多富户,纷纷在许家庄内设置产业,成了各国富人更愿意过来落户的地方,甚至就算没有多少出色才华,在海港城中只能从事一些低端服务产业,比如在餐馆中端盘子洗碗,成为掏粪工、清洁工等,阶层明显跌落了一个级别,乃至沦落到了底层,但不过多么落魄不堪,世界各国的有钱商人、权贵阶层,依然非常喜欢申请移民到许家庄中,可谓趋之若鹜。

    富人跑来的这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家庄确实是对富人比较友好,给富人的压力较小,又有无数的支持工商的政策,只要能做到依法纳税,就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公民,纳税多的,反而得到优先的保护,有种高级vip的感觉,正因为此,为了追求较高的社会地位,很多人都是主动报税,甚至多纳税多捐款,最好拿一个商人议员的资格,就有机会参与规则的制定,更利于他们自己的商业发展。

    换源app】

    有点扯远了。

    总之不论如何,大明朝廷控制的地区,除了几千年传统的农业税,可以从底层百姓收到之外,再想收到别的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