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6章 宋应星、宋应升兄弟 (第4/6页)
毕竟明末这边的生物多样性实在是太丰富了。 动植物目前被灭绝的种类很少。 到处都能找到野生豆类、小麦、水稻的样本,什么性状都有。 就连一些现代社会不可能找到的珍贵的、高价值的动植物资源,都难以计数。 这边简直就是一座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哪怕仅利用到其中的1%,也能带来非常庞大的收益。 当然,现阶段许远不敢想那么远,他在《神农计划》中,制定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希望在三五十年内,借助最先进的杂交、基因育种技术等,实现所有粮食作物与上百种蔬菜水果良种的自给自足而已,至于走出新路,研制出有本地特色的良种,到那时说不定许远都看不到了,两边世界的光门通道都没有了,考虑那么远没有意义。 自然,这对宋应星、宋应升兄弟二人,更是如此,他们只需专注于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就行。 聊着聊着。 在激动过后,兄弟二人探讨起了关于许家庄的未来。wap..OrG 宋应升更做出假设问:“许家庄这样的模式,能够维持多长时间?万一某天庄主不在了,许家庄又该如何发展,能否像一个国家那样稳定下去,至少延续个两三百年时间,而不是昙花一现?” ….“这就要看民心了。” 宋应星想了想道:“若许家庄的文化与制度,深得民心,受到拥护,没人希望发生动荡与改变的话,那么许家庄就能长期存在下去,相反,若是越来越不得民心,暴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