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欠了我十亿两_第301章 董庄的欢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1章 董庄的欢呼 (第2/7页)

……

    他的家庭中,除他自己之外,幸福指数却是越来越低了,两个儿子的抱怨越来越多,两个儿媳妇也天天愁眉苦脸,几个孙子孙女,原本应该天真快乐的他们,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变的胆小敏感,还经常遭到父母的家暴。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

    家庭条件都明显改善了,为什么幸福感不升反降?

    主要原因,是董有寿的大女儿董月娘,在十多年前,嫁到隔壁宝应县的一户条件尚可的人家,却非常倒霉的是,大女儿嫁过去没多久,公公婆婆相继生病,为了治病家中的十亩良田被卖掉了一半,但还是不幸去世。

    而董月娘肚皮争气,在六年内,生下五个孩子,可家中却只有五亩地,虽然她跟丈夫拼命干活,过的依然十分拮据,勉强能够糊口,除非到了实在没办法的地步,才会回娘家一趟,借点粮食度日。

    董有寿自然不可能见死不救,三十斤谷或五十斤谷,反正每年都会帮衬一到两次,让两个儿媳妇颇有微词。

    但崇祯五年,许家庄进行第二轮扩庄,宝应县被囊括了进去,大女儿所在的村子,恰好在集体庄园的规划范围内。

    于是变了。

    大女儿董月娘的生活,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用一个流行的词汇形容,那就是翻身了。

    崇祯五年的年底,大女儿不再上门借谷子不说,反而大包小包的送来了东西,有整个的猪头,有罐头,有两百斤精米,有两匹好布以及其他年货,用一辆独轮车才推得动,价值不少于十银元,够把过去借的人情全部还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