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章 (第3/3页)
在了,正和老师说些什么。 周晟对老师的态度十分恭敬:“先生,想不到托胜雪的福,有机会在这里见到您。当年您在宁国仕途不顺,辞官归乡,我父皇三次邀请您出山都被拒绝了,如今先生要考虑来北盛生活么?先生也不必勉强入朝为官,我不谈政事,只是单纯想让您教化后辈、安度晚年。” 老师对这句话并不受用,怼起人来还是神色淡淡的:“我是宁人,没有迁居的打算。而且一辈子最爱谈政事,不知道怎么安度晚年,周殿下金口免开。” 周晟可能没意识到老师是这么硬的脾气,倒也不恼,而是赞叹一句:“先生忠君爱国,实属高义,在下佩服。” 然后就岔开话题,就着老师的话聊天。 老师的问题一直卡着两国的朝局,似乎有意刁难,周晟都诚恳地回答了。 萧胜雪到书桌旁坐下的时候,只来得及听到老师问周晟:“怎么看恩义学孰这类私塾。” 周晟不急,先是肯定了士族林立时,设置私塾以选拔人才,对抗士族家学的重要性。继而从公学设立的计划开始,一点点说为平民子弟开设学孰的意义。并言,有朝一日,只有能教育出优秀学子的公学,再无私塾或家学,天下才算大治。 老师倒是不说别的,只是淡淡道:“口气道不小。天下大治?这天下并非只有你北盛而已。” 周晟也不反驳,而是顺着接话:“北盛和宁国休战百年,近几年剑拔弩张,战火一触即发。如果能休战,发展学校对两国民生都百利而无一害,毕竟谁家的平民不是活生生的人呢?如果不能休战……” 在萧胜雪的惊呼中,周晟当着老师的面一把搂住萧胜雪的肩膀,自信满满地说:“待天下一统,所有子民都是我北盛的子民,那公学推行就更是再好不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