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 (第3/4页)
万人那得有多少老人啊,每个村都要为老人去祝寿,岂不是天天都跟过节似的。”辛丰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按我们邱家的族规,要九房同庆也有个年龄标准,”邱尚志解释道,“上了八十岁的老人才会逢十必庆,各村每家每户都会派一人出席寿宴的,相当热闹。” “不会吧,每家每户都派人啊,至少得有几千号人,得多大的场面啊。”辛丰华感慨道。 “乡下人嘛,图个一乐。”邱尚民有些自豪地道。 “大事都参与,这样才有凝聚力呢。”崔东旭道。 见崔东旭辛丰华两人对当地风俗人情蛮感兴趣,邱尚志便絮絮叨叨地详细介绍起来,从老古传下来的神话传说讲到现在政府施行的新惠民政策,从隆宫乡的乡情乡况讲到当地的人情礼物,从当地老百姓的人口概况讲到一年的四季收成。本来邱尚志是想带崔东旭辛丰华去桑园中一个叫歇马桩的地方,因为那地方中间有条较宽敞的机耕道,进出桑园方便,省得他们两人的皮鞋踩成一脚泥。从乡政府到歇马桩其实也就十分钟不到的脚程,三人指点江山般说说停停走走歇歇耗了将近一个小时还只是刚拐过了学校前面那道弯,没走到一半。 “尚志兄,乡里的村民全都伺蚕么?”崔东旭望着左侧那一大片的桑园问道。 “以前倒是,现在不一样了,也有很多年轻人出外打工,市场经济嘛,在家里养蚕辛辛苦苦一年抵不到在外面一个月的收成,有些村庄的壮劳力都差不多走空了。”邱尚志有些感慨地道。 “你们隆宫产的绸缎不是很有名么,怎么会留不住人呢。”辛丰华很不理解。 “我们乡侍桑养蚕主要还是提供丝绸的原材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