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一章 乱了乱了,整个19世纪都乱成一锅粥了!(7.4K) (第1/11页)
光。 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词。 一种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的现象。 却是一缕贯穿了人类科学史的、到22世纪都依旧扑朔迷离的迷雾。 说起光这东西,后世许多人脑海中蹦出的应该先是波粒二象性。 接着是迪迦奥特曼,然后是光的干涉衍射这些字眼儿。 其实吧。 人类对于光本质的思考,在公元前就已经出现端倪了。 例如在古代东方。 人们认为太阳是神灵的化身,例如羲和、日主、东君,还有被后羿射下来的金乌等等。 而古代西方呢,一开始流行的是恩培多克勒的看法。 他认为世界是由水、火、气、土四大元素组成的,而人的眼睛是女神阿芙洛狄忒用火点燃的,光也属于火。 恩培多克勒后的柏拉图则认为,有三种不同的光。 分别来源于眼睛,被看到的物体以及光源本身。 至于视觉,便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柏拉图再往后,便出现了卢克莱修、阿尔·哈桑这一大堆的唯心思想。 而思想一多,自然就会有人去用实际手段验证真伪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历史上第一次对光传播有明确研究记载的文献并不是出自西方,而是由华夏先贤所著的《墨经》。 《墨经》约完成于周安王14年癸巳,也是就是公元前388年,其中有一个很有名的研究案例。 这個案例出自《墨子·经说下第四十三》: 【景,二光夹一光,一光者景也。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