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节 史蒿之力拒朝廷! (第3/4页)
”对于文臣中的重臣而言,那不是件事! 宋理宗是不会杀史蒿之的,但是否要罢黜他的官职? 找来右宰相郑清之商量,郑清之不想背这个锅,反对! 他振振有词地道:“史蒿之在京湖一带很有影响力,让他出兵几乎没有可能,但是朝廷还不能动他,万一逼急了,史嵩之拥兵自立,那么京湖地区必然大乱,那时别说端平入洛的军事行动不能实行,大宋还要陷入到平定内乱的战争中。即使顺利撤了史蒿之的职位,新任京湖制置使一时必然会难以控制京湖局面,对发兵入洛不会有利。” 撤换史蒿之这议遂罢,郑清之觉得:“为人臣者,史嵩之还不至于到了置大宋生死于不顾这种地步吧?史嵩之是个重‘事功’的人,没有实权给他是休想其有作为的,臣以为可把端平入洛督粮草这一至关战役的大任交给了史嵩之!” 于是使臣再走一遭,传朝廷圣旨,乃诏令嵩之筹画粮饷。 你不出兵可以,你支持一下粮饷吧,供应粮食给两淮军队,说是京湖地区方便供食,但在史蒿之眼中,那就是朝廷吃大户,专一找自家的便宜。 他就回了朝廷一道折子,乃“臣熟虑根本,周思利害,甘受迟钝之讥,思出万全之计。荆襄连年水潦螟蝗之灾,饥馑流亡之患,极力振救,尚不聊生,征调既繁,夫岂堪命?其势必至於主户弃业以逃亡,役夫中道而窜逸,无归之民,聚而为盗,饥馑之卒,未战先溃。当此之际,正恐重贻宵旰之虑矣。 兵民,陛下之兵民也,片纸调发,东西惟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