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 (第2/6页)

里见证,但我家的契券毕竟在先。董小娘子对此心知肚明,她跟沈家立契时,难道不会告诉沈家?

    所以,沈家这并不是‘事先不知已另有买主’,而是明知故犯、蓄意欺诈。这是他们设的局啊!后续的一切,怎能以‘户主心切、临时起意’而定?”

    张学曾听了这番抗辩,心中也是纠结,又请教师爷,不想在这种大案上落下口实。

    而徐友亮也不得不提醒:如果可以证明沈家并非“疏忽”而不知董家小娘子已经与人有约在先、而是“明知故犯”,那依照《大明律》就还得承担一部分罪过。

    用后世的人话翻译一下,那就是“债权不得对抗第三人”,那也得是“善意第三人”。如果是明知故犯的第三人,是不受保护的。

    《大明律.户律》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后世民法说得那么细,没解释为什么“公证契约优先”,只是直接给了个结论,背后原理只能由司法人员自己推理。

    就在双方争执暂时陷入拉扯时,终于轮到顾炎武发力了。

    顾炎武今日客串沈树人的讼师,之前还没表现机会呢。

    只听他取得张学曾允许后,开始慷慨陈词:

    “请府台明察,这董良以他们家的密约在先为由抗辩,不仅违背《大明律》,也违背圣人之道,他说沈林事先知情、蓄意为之,更是纯属臆测污蔑。

    朱子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余者悉止。盖言确权明责、定纷止争之要。天下女子、田宅,但凡看上去无主,又无邻舍乡里明示另有纠纷,那便如野兔在衢。

    买主只要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