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cao,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cao,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 (第4/7页)

员历史上反而比较有气节。

    这些人里,蔡肱明本该战死于将来张献忠攻四川之役;马鸣騄跟随史可法守城,死于扬州十日多铎之手;

    颜浑、孙一脉、宋鸣珂、姚序之、任弘震,或外放地方官,或在南京六部做事。历史上至少也能做到明亡后拒绝出仕、或忧愤而死、或绝食而死。

    其中最惨的应该是宋鸣珂,他在多铎南下时,就死于登莱守城战。但他留下了一些仇清的文学作品,多年后被清朝的吕留良引用修改,在雍正年间引发了文字狱。

    清朝皇帝把吕留良劈棺戮尸后还不解恨,就把吕留良引用过的前朝文人也挖出来。宋鸣珂当时都死了八十多年了,rou身腐烂完没法戮尸,清帝就下令改为挫骨扬灰。

    相比之下,魏藻德那一派如今声势烜赫,未来却是出了一甲三汉jianian,还有好多都是主动降清求官的。

    当然,那些唱高调的人也不可能都是汉jianian,也有个别确实是真心信仰道德洁癖的。

    如永州陈纯德,就是这一届进士里道德洁癖口号喊得最响的,因此被任命为御史言官留京,专门负责喷人。

    但他做人确实硬气,历史上李自成攻破北京时,他听说崇祯上吊自尽后,也跟着上吊殉国,算是对得起皇帝了。

    可惜陈纯德这样的人,在道德楷模派里最多只占一两成,剩下全是空喊口号的伪君子。

    ……

    沈树人纵然不知道太多历史细节,但他看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一个人有没有骨气,从日常行事作风中,多少能看出一二。

    对这批志同道合的同年,他肯定会仗义疏财、结交笼络,将来到了地方上,也好多些朋友帮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