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 (第1/6页)
明朝的科举殿试,有三月初一考的,也有三月十五考的,不同时期调整过几次。 到了崇祯年间,国家各方面也都拮据得很,兵荒马乱、民生凋敝,大部分读书人未必经得起京城昂贵物价的长期消耗。 所以朝廷也图个省事,统一改回三月初一就考,好缩短举子们会试后滞留京城的时间,早考早超生。 沈树人和方以智都是第一次参加春闱,这么紧迫的日程,也让他们没时间结交新朋友。 基本上看完榜知道自己有殿试资格,立刻就回去闭门准备。 …… 殿试前一天傍晚,紫禁城内。 结束了白天的办公之后,朱由检伸了个懒腰,趁着礼部尚书方逢年过来奏事未走、他便顺便关心一下殿试的名单: “方卿,这次会试,可有发现什么卓异贤才。明日的殿试名单,朕刚刚看了,你们给的评语,都是些老生常谈,如何看得出举子的人品!” 方逢年是来给皇帝送材料的,被这么质问也是无可奈何: “陛下,人品易作伪,学问却做不得假。礼部取仕,只能评学问,至于举子的人品,陛下明日可自行定夺。 科举之道,本就是为革汉魏六朝察举、中正之弊,杜绝虚情矫饰之辈。文章里说得忠孝的,做人未必就真的忠孝。” 朱由检一听就挺不高兴的,不过眼下殿试在即,他也不想跟方逢年计较。 如今这批六部官员里,户部、礼部、刑部三个部的尚书,皇帝都不太满意。 那些尚书们自己心里也清楚,觉得伴君如伴虎,萌生退意,很多问题上也不给皇帝面子。如果被逮到点小错,正好罢官回家、逃离火坑。只要别犯大错被杀就好。 大明朝的战局形势,大伙儿也都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