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 (第3/6页)
但臣以为,此法只可防止君子被小人裹挟,却不能挽救小人、挽救蒙昧百姓、士卒。安天下需要天下人出力,只靠君子是不够的。 当今之世,国难频仍,人心已略有涣散,需不拘一格聚拢人心,让天下人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才能事半功倍。” 沈树人这番话一出口,皇帝和同年们都不是很满意。 崇祯的第一反应,就是给沈树人打上了“这是一个道德底线灵活的人”的标签。 怎么一开口,就像是劝皇帝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赦免那些小错小罪之人、尽量团结大多数? 好在沈树人前半句还是肯定了“知耻”的价值,没直接反对,让崇祯多少耐住了性子。 而旁边的同年们,则是觉得他自称“臣”颇为刺耳——准进士都还没被授官呢,哪能自称臣?人群当中,几乎就有人要跳出来斥责他君前失仪。 好在有几个知道内幕的考生,窃窃私语传说,大伙才知道:这人是先做官后考试的,有资格称臣,议论才平息下去。 御座上的崇祯,调整好情绪之后,才继续追问:“那依卿只见,当如何挽救天下那部分蒙昧之人的人心呢?” 沈树人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语气:“臣不敢妄言,天下至难测者,人心也。要挽救人心,并无常法,需要审时度势、势异则事异。 昔秦时天下汹汹,人心苦于严刑苛法,刘邦约法三章而得人心。 汉时黄巾四起,皇甫嵩、卢植等辈奉诏讨贼,曰: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遂不依约法三章轻省之策,亦得灭贼。 故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