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 (第2/8页)
已经外放、在一间经营朝鲜药材的店铺当掌柜。 少爷出事之后,老爷不放心儿子身边那些吃喝漂堵的帮闲,彻查清退了一些,换上靠谱老成的家人回来伺候。 沈树人听说这个情况后,心中也是暗喜:正好新跟班原先都跟少爷不熟,自己将来行事作风有变,他们也看不出破绽来。 一边想着这些,沈树人手头也不停,翻开文书仔细阅读起来。 很快,他就先从那封国子监“邀请函”里,捕捉到了一个重要信息: “原来这次被邀请入监同学的,除我之外,还有漕运总督朱大典的侄儿朱光实,郑芝龙的长子郑森…… 理由是今年即将开征‘练饷’,各地财政转运会更加困难。朝廷对‘为国运饷’出力较多的官员、士绅子弟予以优待,希望各方同心为国。” 沈树人看到这儿,先琢磨了一下。 信上提到的事儿,应该都是真的。 如今是崇祯十二年,明末三饷的最后一根稻草“练饷”,确实是从这年开始加征的,每年有七八百万两银子。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漕运总督朱大典虽然不亲自经商,但他家人都经商,而且专做承包漕运的生意。 而沈家也是富商出身,家里有黄海大沙船百余艘,沈廷扬是崇祯初年才买官转行的——所以他一直力推“漕运改海”。 当然,“漕运改海”确实能为朝廷省很多钱,但同时也是为自家海船队争取订单。因此朱大典家和沈家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属于互相断人财路,这是最顶级的深仇大恨。 至于郑芝龙,地球人都知道,长江口以南的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